100%

淳熙三山志 宋 梁克家

  陈叔侗 校注

关于《淳熙三山志》

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书。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资料,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末附山川)、土俗九门。所记五代十国事迹,可补正史的缺失。其中版籍、财赋两门,系通判陈傅良执笔,内容翔实,参考价值较高。该书是传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在明清之际罕有流传。原本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增补。现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本、清乾隆张德荣抄本及四库全书本。

参考书目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8《地理类》,武英殿聚珍版。

(徐规)

三山志

  

  【宋】

  梁克家 著

  陈叔侗 校注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方志出版社出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三山志/(宋)梁克家著;陈叔侗校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2

   ISBN 7-80122-921-5

   I.三… Ⅱ.①梁…②陈…③福… Ⅲ.福州市—地方志—宋代 Ⅳ.K295.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11294号

  

福建旧方志丛书编辑室

  主 编 卢美松

  副主编 陈建新 陈伟庄

  编 辑 陈名实 管旬辉 张维义

  审 校 李瑞良 张德信

●总叙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持续不断,代代相沿。福建编修地方志历史甚早,最早见诸记载的有《瓯闽传》一卷,书已早佚,作者及年代均无考。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晋安郡守陶夔在任上修纂的《闽中记》,则是已知最早有确切年代与作者的地方志,可惜书亦不存。其后见于记载陆续编修的地方志,还有南朝梁萧子开撰《建安记》、梁顾野王撰《建安地记》、唐大中五年(851年)林谞撰《闽中记》、唐黄璞撰《闽川名士传》、宋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宋陈傅撰《瓯冶拾遗》、宋佚名纂《福建地理图》和《福建路图经》,然而皆已散佚,或仅存后人辑本,无以得窥全豹。

  福建存世最早的地方志,当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梁克家撰《三山志》,因系名家手笔,且存全帙,故世人视同拱璧。南宋所修尚有《仙溪志》、《临汀志》,皆以时代甚早受人珍视;但文有散佚,自难与梁志比肩。虽然,亦可见福建修志传统历朝不坠,诚为文坛盛事,史界福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自古及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编纂有省、府(州)、县三级志书637种,现存287种(其中省志8种,府州志42种,县志237种),蔚为大观,成绩卓著。其中不乏佳作精品,有的堪称名志。著称者如:明黄仲昭纂《八闽通志》,王应山纂《闽大记》、《闽都记》,何乔远撰《闽书》,周瑛、黄仲昭纂《兴化府志》,叶春及主纂《惠安政书》,冯梦龙撰《寿宁待志》,清陈寿祺纂《福建通志》,徐铣纂《龙岩州志》,李世熊纂《宁化县志》,周学曾等纂《晋江县志》,民国陈衍等纂《福建通志》,李驹主纂《长乐县志》,吴栻主修《南平县志》,丘复纂《武平县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开展三级(省、市、县)新志编纂。期中,各地广泛采用历史上所修方志,取得显著效益。事实证明,编修志书的确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为了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社会功能,经省政府批准,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从历代各级所修地方志中选择部分富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者重新点校(或加注释)出版,以方便社会各界人士的阅读与使用。由于工程浩大,任务艰巨,而人力(特别是专业人才)尤显不足,虽得各地同仁大力支持,但疏误在所难免,望读者谅解并赐教。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2年3月

●前言

  

  淳熙《三山志》是福建保存至今年代最早的一部地方名志。作者梁克家是福建晋江人,宋代状元,曾入阁任右丞相,后出知福州府。由他主纂的《三山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历史价值,在方志界享有盛誉,受到历代有识之士的珍视。

  古代福建早有修志传统,据记载,《瓯闽传》一卷为福建最早的志书,其修成时间不晚于晋代,但书已久佚。有确切修志时间的是晋安太守陶夔所著《闽中记》,刊印于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书亦早佚。南朝梁(502~556年)萧子开编《建安记》与梁陈之交顾野王撰《建安地记》,原书皆不传。至唐大中五年(851年),郡人林谞 修成第二部《闽中记》,原书也已佚失,散存的材料极少。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郡人林世程刊印重修的《闽中记》,可惜此书也不传世,所可见的部分材料,大都收录于梁氏《三山志》中,被简称为《庆历旧记》或《旧记》,从而得以保存。由此可见,梁克家作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的《三山志》,显得格外珍贵。

  由于环境条件和个人阅历的限制,明以前历代所修志书,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难以全部概括今福建的地理范围和历史内容。以梁克家的才学和识见,所撰《三山志》内容,主要包括当时福州所辖闽县、侯官、怀安、长乐、福清、永福、闽清、连江、罗源、长溪、古田、宁德等12个县份;内容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土俗9大类。正如梁克家所称:“上穷千载建创之始,中阅累朝兴革之由。”该志因体宏记博,资料翔实,定例精严简核,为文深厚明白,备受行家称道,“考究福建省会掌故者,要必以是著称首选焉”。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说:“其志主于记录掌故,而不在夸耀乡贤、侈陈名胜,固亦核实之道,自成志乘之一体。”《三山志》采取以纲统目的方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修志方法的一大进步,开启了方志写作的基本体例,为后世所广泛取法。当然,由于宋代地方志编纂还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体例、取材、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三山志》也不能免。但该志仍不失为我省乃至我国的一部历史名志。

  历代文史研究者和方志工作者对于《三山志》的价值早有共识,该书历经820年,原刻本早已绝迹,悉赖明人手抄版刻,辗转流传于闽中及江、浙等地。积渐而来的抄误越来越多,人们苦于应用之难,因此盼望能有经过认真校勘具注的新版本以供阅读使用。重新整理出版有价值的旧志,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任务。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特聘素擅文史的陈叔侗先生,担任《三山志》的校勘、注释任务。陈先生经过仔细比较,选择1980年台北缩印出版的清嘉道间浙江乌程(湖州吴兴县)程氏抄本为底本,并采用《四库全书》抄本、明崇祯十一年林弘衍“越山草堂”刊本再抄本作参校本,进行比勘互校,纠正诸多讹误,并对原文作了必要注释。奉献给读者的这部《三山志》校注本,其校勘质量和注释水平相信读者阅后自会作出评判。我们诚恳地希望,本书的出版将有裨于我省的历史研究和志书修纂。

卢美松

  2003年5月3日

●凡例

  

  一、校注选本:(1)1980年由台北缩印“宋元地方志三十七种”之一的乌程程氏抄本,是经过缪荃孙、海宁陈氏鉴藏的精抄本,较好保存着古本的面貌,今选作汇校底本,于校注文中简称“底本”。(2)华东师范大学收藏且列为全国善本书目之一的明崇祯十一年林弘衍“越山草堂”刊本,经由福建省图书馆抄录。因抄工稍逊,故有衍夺乱行,今选作主要参校本,于校注文中简称“崇抄”。(3)清《四库全书》文渊阁抄本,由台湾影印出版,今取作参校本,于校注文中简称“库本”。此外,还参照福建师大馆藏之螺洲陈氏赐书楼节抄本和省图馆藏之抱山堂抄本(皆民国初抄本),其中有可采者,亦收于校注之中。

  二、编排顺序:总叙之前,插入《福州古城坊巷图》。然后首置梁克家原序,次原志目录,次本志自卷第一至卷第四十二内容,次设附录。附录收载原志作者梁克家、陈傅良和补续第三十一、第三十二两卷的作者朱貔孙等三人传记,以及宋、明、清至近代名家学者有关此志的序跋、评介、题识等。

  三、编排形式:改竖排为横排,文句加标点符号(朝代、年号、县以上地名、人名下加横线)。原志卷、章、节、目之标题,改用不同字型、字号以区别其领属层次。志中正文用五号宋体字;原作之双行注,用小号字改作单行排列;正文长者,依文意适当分段。原注文一般不分段,其中田亩、户口、岁收部分改连排为分县排列,以清眉目。原志历代秩官表各抄本时见紊乱,今皆循原意制成表格,分栏处理。科名各卷之正榜进士,一名占一行列次,其他科目出身者仍依原志蝉列名次。

  四、秩官类表格中,凡无任职记载,只空列年号、年序,量多者注明节略,量少者不注。

  五、文字处理:改原繁体字为简化字。年号、人名中若用简化字恐致混淆者,则保留繁体以示区别,如“祐”、“佑”,“橒”、“枟”、“適”、“适”等;原志之异体、通假字,今已废者,径改今字,如“涂”改“途”、“乡”改“向”、“亡”改“无”、“■”改“岳”,“囦”改“渊”,“埜”改“野”,“龡”改“吹”,“龢”改“和”等;原志因避宋帝名讳而改字者,仍复其旧。凡后世抄录者为避明、清帝讳而改字或作缺笔者,皆复原字;为尊崇本朝而提行或空格者,不再保留。

  六、校注原则:以底本、崇抄、库本为主,偶亦参考其他抄本。凡三本汇校中疑似、缺漏、衍夺之处,其歧异互见者择善而从,疑则注疑。如各本皆误,而可于前后文中以本校法得解者,或从经籍史书中他校可得者,或以理校法可明其讹者,或查检年号干支有误者,或已知其讹而暂无从校者,皆于页下注明。凡三本所见错简、脱简、乱行、错位处,于互相校补外,亦作校注。凡简单字误、一望可辨者径改不注。

  七、本书目录新增总叙、前言、凡例及附录、后记。附录所收传记、序、跋、题识等,其出处及作者生平、历史事件等,各附简注。

●序

  予领郡暇日,访无诸以来遗迹故俗。闻晋太康既置郡之一百一十三年,太守陶夔始有撰记,又四百五十六年至唐,郡人林谞复增为之,皆散佚无存者;独最后一百九十二年,本朝庆历三年,郡人林世程所作传于世,自言视前志颇究悉。然不过地里、山川、人士、物产之大概,(底本作“然不过地里□□□士物产之大概”,缺三字,库本作“然不过地理人物土俗之大概”。崇抄作“然不过地里山川人士物产之大概”,据补。)裒次亦复缺略。迄今又一百三十九年,兴废增改,率非其故矣,(底本作“率非□□□”,缺三字,库本作“率非旧制”。崇抄作“率非其故矣”,据补。)缺不书者十九。

  夫追维往昔之事,不可复记,世常以为恨。(底本作“□常以为恨”,缺一字,库本作“窃常以为恨”。崇抄作“世常以为恨”,据补。)至耳目所接,谓未遽泯没,则又不急于纪录,岁月因循,忽莫省忆,使来者复恨之。斯古今通病,所为甚惜也。(底本作“斯古今□□□为甚惜也”,缺三字,库本作“斯亦守土者之责也”。崇抄作“斯古今通病所为甚惜也”,据补。)乃约诸里居与仕于此者相与纂集,(崇抄作“任于此者相与纂集”。)讨寻断简,援据公牍,采诸老长所传,(底本作“老长所传”,崇抄同,库本作“长老所传”。)得诸里闾所记。上穷千载建创之始,中阅累朝因革之由,而益之以今日之所闻见。厥类惟九,靡不论载。岂惟使四方知是邦于是为盛,抑向古者有考焉。

  书成,为四十卷。名曰《三山志》。

  淳熙九年五月八日丁丑,清源梁克家序。

●目录

卷第一 地理类一

  叙州

卷第二 地理类二

  叙县

    闽县

    连江县

    侯官县

    长溪县

    长乐县

卷第三 地理类三

  叙县

    福清县

    古田县

    永福县

    闽清县

    宁德县

    罗源县

    怀安县

卷第四 地理类四

  子城

  罗城

  夹城

  外城

  城途

  子城坊巷

  罗、夹城坊巷

  内外城壕

卷第五 地理类五

  驿铺

    城中

    西路

    南路

    北西 取建宁后路

    北 取温州路

  渡

卷第六 地理类六

  江潮

  海道

卷第七 公廨类一

  府治

  转运行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行司

  西外宗正司

  帅属廨舍

  通判厅

  职官厅

  曹官厅

  教授厅

  驻泊都监、监押厅

  将官厅

  监务廨舍

  监甲仗库廨舍

  巡检厅

  巡辖马铺厅

  试院

  都仓

  盐仓

  安抚司盐仓

  军资库

  公使库

  安抚司公使库

  安抚司抵当库

  经总制库

  作院

  使院

  衙院

  都税务

  临河务

  楼店务

  修造场

  抽木场

  窑务

  船场

  灰场

  炭场

卷第八 公廨类二

  启运宫 奉迎神御所

  社稷坛

  庙 学

  祠 庙

卷第九 公廨类三

  诸县官厅

  诸县社坛

  诸县庙学

  诸县仓库

  诸县镇务

  诸县祠庙

卷第十 版籍类一

  垦田

  户口

  僧道

卷第十一 版籍类二

  官庄田

卷第十二 版籍类三

  赡学田

  职田

  沙洲田

  海田

卷第十三 版籍类四

  州县役人

卷第十四 版籍类五

  州县役人

  海船户

  炉户

卷第十五 版籍类六

  水利

卷第十六 版籍类七

  水利

卷第十七 财赋类

  岁收

  他司应副钱物

  岁贡

卷第十八 兵防类一

  诸厢、禁军

卷第十九 兵防类二

  诸寨土军

卷第二十 秩官类一

  郡守

卷第二十一 秩官类二

  郡守

卷第二十二 秩官类三

  郡守

卷第二十三 秩官类四

  安抚司官

  州司官

  安抚司兵官

  州司武官

卷第二十四 秩官类五

  县官

  宫观、岳庙、宗室

  安抚司使臣

  州司使臣

  提刑司使臣

  归朝、归正、归附、忠顺官

卷第二十五 秩官类六

  启运宫官

  西外宗正司官

  提刑司官

  转运使、副

  提举常平茶事

  提举学事

  走马承受

卷第二十六 人物类一

  科名

    唐

    后唐

    本朝

卷第二十七 人物类二

  科名

    本朝

卷第二十八 人物类三

  科名

    本朝

卷第二十九 人物类四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 人物类五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一 人物类六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二 人物类七

  科名

    本朝

卷第三十三 寺观类一

  僧寺

卷第三十四 寺观类二

  僧寺

    连江县

    侯官县

卷第三十五 寺观类三

  僧寺

    长溪县

    长乐县

卷第三十六 寺观类四

  僧寺

    福清县

    古田县

卷第三十七 寺观类五

  僧寺

    永福县

    闽清县

    宁德县

卷第三十八 寺观类六

  僧寺

    罗源县

    怀安县

  道观 山附

卷第三十九 土俗类一

  土贡

  戒谕

  谣谶

卷第四十 土俗类二

  岁时

    元日

    立春

    上元

    寒食

    上巳

    三月廿八

    四月八

    端午

    七夕

    中元

    重阳

    冬至

    岁除

卷第四十一 土俗类三

  物产

    谷

    货

    丝麻

    果实

    菜蓏

    花

    药

卷第四十二 土俗类四

  物产

    木

    竹

    草

    藤

    畜扰

    兽

    禽族

    水族

    虫

附录

  《宋史·梁克家传》

  《直斋书录解题》

  《宋史·儒林·陈傅良传》

  明万历考订重刊《三山志》序

  明万历重刻淳熙《三山志》后跋

  《潜研堂集》跋《三山志》

  《宋史·朱貔孙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八)

  淳熙《三山志·跋》(曝书亭集)

  《三山志》程庆馀题记

  《竹间十日话》论《三山志》

  识《三山志》

  后记